推荐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新世界:灵性的觉醒
- 分 类: 哲学
- 字 数: 0
- 点击量: 8277
- 作 者: 艾克哈特?托尔
- 开 本: 16
作者
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生于德国,伦敦大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担任研究员和导师。29岁那年,一次意外的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致力于解释、整合和深化这种变化。艾克哈特?托尔不倾向于任何一种宗教或传统,在他的教学当中,他用
摘要
第九章 你的内在目的
觉醒
觉醒是意识的转化,在其中,思想和觉知是分开的。对大多数人来说,它不是一次性的事件,而是他们经历的一个过程。对于那些少数经历到突然的、戏剧化的以及看似不可逆转的觉醒经验的人来说,他们还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好让新的意识状态逐渐流入并且转化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然后整合进入生活当中。
当觉醒的时候,你不会再迷失在思想当中,而能体认到,其实你就是思想背后的觉知。自此,思想不再是那个自我服侍(self-serving)的自发活动,占有你并且控制你的生活。觉知取代了思想,思想无法再掌控你的生活,它成为觉知的仆人。觉知就是与宇宙智性(universalintelligence)有意识地联结。另外一个说法就是临在,有意识而无思想。
觉醒过程的开始要仰赖恩典的行动。你不能促使它发生,或是预先准备好迎接它或是累积功德来得到它。虽然我们的头脑非常热衷于此道,但是觉醒不是靠一个循序渐进的理性步骤可以达到的。你也毋须先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它可能先降临在罪人身上,而不是圣者身上,不过这都不一定。这就是为什么耶稣会和各式各样的人来往,不是只限于受尊敬的人。对于觉醒,你什么都不能做,无论你做什么,都可能会是小我试图要把觉醒或者开悟加入它最有价值的收藏品行列,以便让自己更加重要,并且更为壮大。你把觉醒这个概念,或是一个觉醒甚或开悟者的形象加到心智当中,然后试着活出那样的形象,而忘却了觉醒本身。想要活出一个你加诸在自己身上或是别人给你的形象,是非常不真实的生活,这也是另一种小我扮演的无意识角色。
既然无法“做”什么而达到觉醒,而且它不是已经发生了就是还没有发生,那么它怎么可能成为生活的主要目的呢?所谓的“目的”不就意味着你可以“做”什么吗?
只有第一次的觉醒,第一次对“有意识而无思想”的一瞥,是需要恩典才能发生的,在你这里不需要任何作为。如果你觉得这本书无法理解或是了无意义,那么,你的觉醒就还没有发生。然而,如果你的内在对本书产生了一些回应,如果你多少能体会一些其中的真理,就表示觉醒的过程已经展开。这个过程一旦开始了,就不可逆转,但是可能会被小我拖延。对某些人来说,光是读这本书,就会启动觉醒的过程。对其他人来说,这本书的功用就是帮助他们体认自己已经开始觉醒的事实,并且强化、加速这个过程。本书的另外一个功用就是,当内在的小我试图重新掌控并且阻碍觉知升起的时候,帮助人们辨识出来。对一些人来说,觉醒的发生是当他们突然觉察到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时,尤其是那些他们已经认同了一辈子的持续性负面思想。突然间,他们心中会升起一种觉知,这种觉知能够觉察到这些思想,但却不是它们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