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H·布雷斯特德(James Henry Breasted)(August 27, 1865--December 2, 1935)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
美国古典史学科奠基人,以埃及学研究著称于学界,西方古典史研究领域第一人,美国历史学会奖以他的名字命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首位考古学家成员,布雷斯特不仅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还是一个勇敢的探险者。
摘要
免费试读
七十五、西西里争夺战
对迦太基的战争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不可避免的。罗马坚定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步也决定了它未来的命运。罗马第一次拥有了本土之外的领地,成为了海上大国。
罗马人意识到,无论对迦太基的战争结果如何,都已经无法避免了。当叙拉古人围攻墨西拿时,一些人求助于罗马,另一些人则向迦太基求援。迦太基迅速出兵,攻占了墨西拿城邦。于是迦太基人拿下了墨西拿海峡。犹豫良久之后,罗马人终于做了一个历史性的决定。一支罗马军队从意大利本土离开,首次渡海开往了墨西拿。在公元前264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战争终于爆发了。
罗马人与叙拉古人结成联盟,迅速占领了西西里岛东部。但因为他们没有强大的舰队,因此之后向中西部的推进长期没有取得进展。罗马人效法塞米斯托克利斯的海防计划,决定组建舰队。元老院在促进舰队组建方面发挥了很大的影响。战争爆发后第五年,罗马舰队终于建成了,它由120只战舰组成,其中包括100艘五排桨战舰。虽然罗马舰队是第一次上战场,但它却在意大利沿海连续两次获胜,战争看起来马上就要结束了。但是,元老院发现罗马军团在西西里很难获得更大的胜利,于是他们决定出兵非洲,进攻迦太基。一开始,这场突袭取得了成功,但元老院却在这时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他们召回了一名执政官和大批军队。于是,留下的执政官由于兵力不足而惨败,眼看就要到手的胜利化为了泡影。后来,罗马舰队多次在海上遭遇风暴,其中一支舰队还遭受了迦太基人的重创。这样,罗马人刚刚夺下的制海权又被抢走了,这让它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没有恢复过来。
这场战争断断续续,拖了一年又一年。在这期间,迦太基指挥官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经常率领舰队侵扰意大利海岸。罗马国库空虚,资源濒临枯竭,罗马依靠私人的捐助才能够再次组建起一支舰队。这只舰队由200艘五排桨战舰组成,于公元前242年下海。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舰队被摧毁。此时,迦太基人发现他们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援助西西里岛上的迦太基军队了。最后,迦太基人向罗马求和,并接受了罗马提出的苛刻条件——迦太基放弃西西里岛及附近的若干岛屿,在十年内向罗马支付3200塔伦特,约合350万。美元的战争赔款。公元前241年,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第一次战争,在持续了23年后,以罗马胜利告终。到了战争后期,双方都已经精疲力竭,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了战争艺术。罗马坚定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决定了它未来的命运,让它第一次拥有了本土以外的领地,成为了海上大国。但是这一步一旦迈出,就再也无法回头了。为了获得海外利益,罗马就必然会与其他国家继续发生冲突。这样的利益冲突永无止境,只会带来一场接一场的战争。
罗马共和国的统治与征服七十六、汉尼拔远征和迦太基灭亡迦太基人与罗马人之间的这场战争实际上是一场世界争夺战,无论谁是最后的胜利者,都会成为地中海最强大的国家。在这场著名的战争中,战争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罗马和迦太基都在尽力发展自己的势力,而罗马以牺牲迦太基的利益来达到这一目的。罗马煽动驻守在撒丁岛的迦太基雇佣军发动叛乱,然后趁机入侵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尽管迦太基一再抗议,在讲和后不到三年的时间,罗马还是侵占了这两个岛。于是,罗马拥有了三大可以作为抵御迦太基基地的岛屿。几年后,意大利受到了北方波谷地区高卢人的侵略,罗马又一次卷入了残酷的战争。高卢人被打败后,他们不仅失去了土地,也丧失了公民身份。至此,罗马帝国的领土扩展到了阿尔卑斯山下。阿尔卑斯以南的整个半岛都被罗马人拿下了。
面对咄咄逼人的罗马人,为了弥补失去三大岛屿的损失,迦太基人把目光转向了西班牙。当时的西班牙居民是西部石器时代晚期欧洲野蛮人的后代。迦太基将军哈米尔卡尔打算在那里开采银矿,并在当地的土著居民中招募士兵,以创建一支对付罗马的强大军队。但是,他在还没有能够实施这个决策前就死了。他的儿子汉尼拔继承了他未完成的事业。汉尼拔是个天才,在他的领导下,迦太基在西班牙的领土向北扩张,直到埃布罗河。在24岁时,汉尼拔就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攻击罗马本土的计划,这个出人意料的计划非常大胆,并且似乎有可能摧毁罗马帝国。
当时,罗马人正忙着对付高卢人,没能仔细考虑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意图,但罗马还是和迦太基签订了一项条约,条约规定迦太基人不得越过埃布罗河。汉尼拔是一位有冒险精神并且非常英勇果断的将领,这项条约正好让他有机会在西班牙制造与罗马的边界纠纷(公元前219年)。在此后的大战中,汉尼拔所向披靡,充分地展现了他的才能。这场大战称得上是作为国家的罗马与汉尼拔之间的较量。因此,这场人们所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被称为汉尼拔战争似乎更加恰当。
虽然罗马元老院一直向迦太基首领强调,不要让双方的敌对行为公开化,但坐拥四万精良部队的汉尼拔早已经准备就绪,根本不理会他们。汉尼拔率领军队沿西班牙东海岸向北推进,他之所以采取这一行动是有几个原因的。他知道迦太基舰队在西西里战役中被摧毁了,已经完全失去了护卫能力,因此他不能从海上进攻意大利,而要将他的六千骑兵从海上运往意大利风险太大;此外,在南意大利,他很可能会被当地人敌视,而北意大利有刚被罗马打败的高卢人,他们正盼望着这样一个机会对罗马复仇,汉尼拔试图通过给他们提供报仇的机会来让他们加入自己的军队。他还知道罗马引起了盟友的不满,所以只要能在北意大利尽快获胜,就能让罗马的盟友背弃罗马,投靠迦太基,并通过战争争取独立,结束罗马人对意大利的统治。当罗马人还在盘算着入侵西班牙和非洲时,汉尼拔已经从北方攻入了罗马本土。通过汉尼拔的严密部署,迦太基避开了进入西班牙的罗马军队。罗讷河非常宽广,并且水深流急,大象和骑兵的行进本就缓慢,军队还要为了避开罗马军队而迂回前进,这些都限制了汉尼拔的行军速度。直到公元前218年的深秋,汉尼拔才到达阿尔卑斯山。他们有时在暴风雪中挣扎向前,有时在陡险的山道上攀岩,山道太窄时,他们还要凿开岩石让大象通过。俯身探视是一片让人目眩的万丈深渊,抬头仰望是一座白雪茫茫的陡峭山峰,上面还不时有当地人向他们丢石子。这一切让汉尼拔的军队饥寒交迫,疲惫至极。在崎岖的小道上,这位年轻的迦太基将军会出现在一切需要帮助的地方,他鼓励战士们,指导战士们,给他们希望。但当他们终于穿过了阿尔卑斯山隘口(可能是塞尼斯山)进入波谷上游地区时,军队只剩下了34000人。这位英勇而年轻的迦太基将军就这样率领着人数不多的军队闯进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为了抵抗汉尼拔,罗马从本国和盟国召集了70万人,它可以从这70万人中派出一支又一支的大军。而迦太基人已经丧失了制海权,汉尼拔不可能从本土获得任何支援。因此,汉尼拔只有快速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才能点燃高卢人的复仇之火,从而获得足够的兵源。
汉尼拔保持着和许多希腊人之间的密切往来,而这些希腊人非常了解当时最为先进的战略战术。虽然亚历山大去世一百多年后,汉尼拔才入侵意大利,但他却非常熟悉亚历山大取得的成就。当汉尼拔和他的希腊朋友们围坐在营帐的篝火边时,他一定听那些希腊人讲了很多关于亚历山大的战斗故事。此外,我们都知道,罗马的执政官们拥有军队指挥权,但他们都是行政官员,了解的军事知识不会比今天的市长们多多少。他们虽然不乏勇气,但缺少想象力,思维简单,只知道跟敌人硬拼,因此他们根本无法与这位年轻而勇敢的迦太基天才相较。通过巧妙地运用骑兵(罗马人在这方面比较薄弱),汉尼拔很快就在波谷取得了两次胜利。高卢人开始投靠他,他们没有受过专门训练,也没有严明的纪律约束。这时,汉尼拔还没有接近罗马的防守重点——亚平宁半岛防线。因此,他必须迅速突破,并且只能一举拿下。公元前217年的早春时节,汉尼拔历尽艰辛,克服了一重又一重的困难(可能令任何指挥官动摇退缩的困难),终于突破了通往亚平宁半岛的罗马要塞。当他们渡过亚努河之后,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乌斯竟然不知道这支迦太基部队的行踪,当他发现之后,迦太基大军已经推进到他与罗马之间的位置了。在特拉西美诺湖畔,正在行军且毫无防备的罗马军队被汉尼拔突袭了,汉尼拔击溃了他们的先发和后续部队。罗马部队被分块瓦解,几乎全军覆没,连执政官也战死沙场。距离罗马只剩下了几天的路程了,但汉尼拔没有直接对罗马发起攻击,因为他们缺少必需的攻城装备,并且他的部队人数太少,无力进攻罗马这样的坚固城市。汉尼拔的骑兵虽然比罗马骑兵要精良很多,但是不能用于攻城,因此,他打算再获得一次胜利,让罗马的盟友彻底倒戈,与他联合起来共同围攻罗马。
汉尼拔率领军队向东推进,直到亚德里亚海沿岸。在那里,汉尼拔对高卢士兵进行了训练,并且获得了骑兵们急需的马匹,为军队备下了充足的供给。在这个紧要关头,罗马推荐持重的西庇阿为独裁者。西庇阿的对策是避免与迦太基人的正面交锋,但抓住一切机会骚扰他们,最终拖垮汉尼拔(公元前217年至公元前216年)。罗马人不能理解这样谨慎的游击战策略,他们称西庇阿为逃跑者。公元前216年,罗马推选了新的执政官,并且催促他立即采取行动,消灭迦太基人。于是,一支7万人的罗马大军来到了意大利半岛的南端,与汉尼拔正面交锋。但迦太基人的军事谋略远远超过了罗马人,他们绕过康尼城(公元前216年),切断了罗马的补给线,让罗马执政官被迫暂时放下战斗去准备粮草。
罗马执政官手握5. 5万重步兵,6万骑兵;而汉尼拔只有3.2万重步兵,1万骑兵;但是双方的轻步兵数量相差无几。罗马执政官瓦罗本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他把重步兵完全集中在中心位置,形成了一条很短的战线。如果他拉长战线,然后凭借数量优势,他们完全有可能围困并击溃迦太基军队。双方的骑兵都被分为左右两翼,汉尼拔没有把重步兵放在中心位置攻打罗马的重步兵,而是从非洲步兵中派出了1.2万士兵,将他们分成两队,每队6000人,分别排列在骑兵两侧。汉尼拔训练有素的骑兵击退了罗马军队两翼的骑兵,然后他的骑兵转而攻击罗马的中央部队。这时,罗马人才知道自己完了。他们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境地,前面是迦太基的重要主力部队,后面是英勇的迦太基骑兵。他们只能向两边逃跑,但是汉尼拔早就预料到了这点,他迅速下令堵死瓦罗本精心安排的陷阱。骑兵两侧的非洲步兵向前包抄,团团困住了5.5万的罗马中央部队,大量罗马士兵死在了这里。夜幕降临时,罗马军队全军覆没。在这场惨烈的战争中,罗马执政官、元老、贵族还有成千上万的市民们丢掉了性命。罗马笼罩在巨大的悲痛之中。在清理战场时,迦太基人收集了一大通罗马骑兵专属的代表他们身份的金戒指,汉尼拔将它们送回了迦太基。直到今天,还常常有人在当年的战场上捡到盔甲残片。
汉尼拔,一个出色的迦太基青年,一个闪米特族最优秀的将领,在他进入意大利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在他不到30岁的年纪时,就以四场战争彻底消灭了三支敌军,打败了他的强大对手。现在到了罗马的盟友们反叛的时候了。几年之内,南意大利诸城邦和西西里的叙拉古人就相继叛离了罗马,投靠了汉尼拔。只有几个南部拉丁部落仍然在抵抗汉尼拔。对罗马而言,更加糟糕的是汉尼拔在康尼战争刚结束时就向马其顿派出了使者,让马其顿国王答应了援助在意大利的迦太基人。
汉尼拔完美地结合了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具备的判断力和远见以及一个军事家所具备的处理多变的军事形势的超强能力。这使得他既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又能训练新招募的士兵,并确保部队有充足的粮食和强壮的马匹;他还能找到银两以应付那些不安分又难满足的雇佣兵。这一切都需要过人的精力、非凡的远见与敏锐的洞察力。迦太基士兵们早已经习惯了醒来时就睡在身边的将领。为了拯救迦太基,汉尼拔心中始终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现在,他取得的伟大胜利已经将罗马的敌人们吸引到他身边,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为他的国家除掉最为痛恨的敌人。
但是这位热情洋溢的天才面对的是罗马意志坚定、根基深厚且政治经验丰富的政治团体以及无数的罗马人。这是一场世界争夺战,无论哪一方赢得了战争,都会成为地中海最为强大的国家。如果这时东地中海的亚历山大继承者们能够看清这场发生在意大利的战争的本质,并加入反罗马阵营的话,他们是完全可以彻底摧毁罗马的。但是,国际政治经验丰富的罗马元老院非常明智地与希腊人结成了同盟。于是,希腊爆发了反抗马其顿的叛乱,从而有效地牵制住了马其顿对汉尼拔的援助。尽管汉尼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罗马元老院出色而稳重的领导仍然赢得了中部意大利的忠心。罗马人最终将奴隶和儿童武装起来组成了一支军队,而罗马正是利用这样一支军队逐一包围和封锁了那些背叛它的盟友,并再次征服了他们。即使是拥有阿基米德发明的精良器械的叙拉古人,也没能从罗马人的围困与攻占中逃脱出来(公元前212年)。
汉尼拔曾把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卡普亚变成了他的军事基地,但现在卡普亚也被罗马人包围封锁了,汉尼拔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够突出重围。后来,为了解围,他率领军队进攻罗马,但是他的士兵都爬上了这座城市的一个城门,也没有能够进入这个坚不可摧的城市。双方对峙了不久,许多罗马元老一定隔着墙目睹了这个给意大利带来强烈震撼的迦太基青年。但是,意大利人拒绝在兵临城下的情况下接受求和条件,也没有向他派出使者。于是,在既无力进攻又缺乏攻城器械的情况下,汉尼拔只得无功而返。罗马人收复了卡普亚(公元前211年),并严厉地处罚了这座城市。此后,这位纵横意大利10年的迦太基青年终于领教了罗马的自信和威力,他开始意识到如果得不到必要的援助,他很难完成自己的事业。他的弟弟哈斯德鲁拔在西班牙招募了一支军队,正赶往意大利支援他,但是在意大利米佗罗河的森狄纳姆,罗马军摧毁了哈斯德鲁拔的军队(公元前207年)。对于正在焦急等待着战争结果的罗马元老院而言,这场战争的胜利意味着罗马获救了,意味着那个差点摧毁他们的敌人开始走向失败了。汉尼拔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兄弟的进程,他盼望着援兵快点到来。但是他盼来的却只有罗马信使带来的他弟弟的头颅。当哈斯德鲁拔的头颅被罗马信使扔进迦太基人的帐篷时,汉尼拔的一切希望都破灭了。
后来的几年里,汉尼拔转战于他在意大利南端占领的最后一块土地。这时,历经磨难的罗马人把他们在西班牙的军队交给了一位能力杰出的年轻将军西庇阿。他赶走了所有在西班牙的迦太基人,从而彻底断绝了在意大利的迦太基人的主要后援。西庇阿展现出了一个优秀军事将领的素质,他向元老院请求去非洲攻打迦太基,就像汉尼拔曾经对罗马做的那样。
到公元前203年,迦太基的非洲部队已经两次被西庇阿打败,迦太基被迫紧急召回汉尼拔。至此,汉尼拔已经在意大利纵横了15年,这场疲劳战最终要在非洲一决胜负了。公元前202年,在迦太基的扎马,最后一战打响了。汉尼拔预料到,他的骑兵兵力不足,无法在两翼抵挡西庇阿的强大骑兵。果然,为了追捕四散逃离的迦太基骑兵,罗马骑兵也四散分开了,于是战争双方的两翼都失去了骑兵。一场出人意料而又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开始了。迦太基人曾用这种策略打败过罗马军队。汉尼拔把后部防线的两支部队沿相反方向展开,目的是将战线拉长,超过罗马军队,形成包围之势。如果用足球术语来解释的话,汉尼拔是将后卫全部调出来,打算在罗马阵线的两端决一死战。在罗马军队又一次要陷入汉尼拔精心布置的陷阱时,两大帝国都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战栗。
但是这时的罗马军队里,有一个跟汉尼拔同样智慧的人,他早已敏锐地洞察到了迦太基后方部队调动时扬起的尘土。他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并且迅速抚平了军队中出现的恐慌。在康尼战争后,西庇阿抛弃了罗马所有的传统战术,开始训练他的前线部队在失去后方部队援助的情况下如何独立作战。这同样可以用足球术语来解释,西庇阿学会了在恰当的时机调动后卫,让前锋在没有后卫接应的情况下单独迎战。这位智勇双全的年轻指挥官立即下令,让罗马中央部队的后防部队独立作战。于是他的军队像行军操练时一样,迅速向左右两边分开,将阵线拉到更长的位置。当汉尼拔将他的分队调到罗马阵线两端,打算发起围攻时,眼前却出现了一道罗马军队形成的铜墙铁壁。于是,这场战争就在两条漫长的平行阵线上展开了对决。在同样出色的西庇阿面前,这位迦太基人的战术失去了威力。当罗马骑兵追赶完迦太基骑兵又开始对付迦太基步兵时,汉尼拔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冲破自己的阵线,直到它彻底崩溃。
在这场著名的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通过长时间的发展,战争已经从毫无组织毫无纪律的混战演变为由训练有素的士兵们组成的强大方阵之间的斗争,如东方最早的战斗团队。后来,在欧洲,希腊人在继菲利普和亚历山大之后,开始在战争中运用深层方阵。到了罗马时代,方阵不再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他们将方阵分割成为前后两个战斗单位。而在扎马战役中,西庇阿和汉尼拔又一次将战争艺术发展到了更高的水平。他们发明了“分队战术”,也就是以分队为单位调动部队,就像足球教练根据需要灵活调遣后卫一样。
打败了迦太基后,罗马成为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国家。扎马战役结束后,罗马和迦太基签订了一项条约(公元前201年),条约规定,迦太基必须在50年内支付10万塔伦特(约合1100万美元)的战争赔款;除了三排桨战船之外的所有战舰均为罗马所有;未经罗马同意,迦太基没有权利在任何地方发起战争。这使得迦太基丧失了民族独立性。虽然罗马没有拿走迦太基在非洲的土地,但迦太基实际上沦为了一个附属国。
汉尼拔在输掉了扎马战役后就逃走了。我们了解到的汉尼拔的伟大战绩都来自于他的对手。他在24岁时开始带兵打仗,在战场上驰骋了20年。他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而勇猛战斗的,他的战斗故事说明他是历史上最伟大也最有才能的将领之一。他有着狮子般的雄心,也有着坚定执着的信念,即使罗马彻底摧毁了这座城市,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后来凯撒大帝重建了这座城市。但是,我们可以从图中看出,即使是重建后的城市,留存至今的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现在,对这座城市的考古发掘已经开始了,也许能够找到古迦太基文明历史上有价值的遗物。
是罗马这样的强国也要倾尽全国兵力才能击败他。现在,罗马强迫迦太基人驱逐汉尼拔。在他50岁时,他逃到了东方,并努力鼓动亚历山大的继承者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罗马。尽管迦太基人必须支付罗马索要的战争赔款,但是他们的商业仍然在繁荣稳定地发展着,这充分展现了他们出色的商业才能。因此,迦太基一直被西地中海的新霸主——罗马视作眼中钉。罗马只要一想到汉尼拔的那次侵略就胆战心惊。一位著名的保守派元老卡托认为,迦太基对罗马的威胁仍然存在着。他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他在贵族院的演说:迦太基必须被消灭。此后50年,迦太基人仍然在西地中海自由往来,但是罗马的铁腕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扼住了这个城市的脖子。为了抗击入侵的努米底亚人,迦太基不得不向他们宣战。这一刻罗马人已经等了很久了。因为迦太基的这一举动被认为违背了罗马条约,元老院趁机要求惩治迦太基。经过了三年战争(第三次布匿战争),罗马攻克并彻底摧毁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公元前146年)。迦太基的领土被罗马完全占领了,成为罗马的非洲行省。这场持续了120年的战争最终以罗马消灭了自己的最后一个敌人而结束。伊特鲁里亚、迦太基、希腊和罗马对西地中海的争夺,最后以罗马获胜而告终。而罗马曾经只是台伯河畔一个不起眼的集市村庄。从种族方面来看,西部的印欧族打败了闪米特族。西地中海完全落到了罗马这个强大的国家手里,就像东地中海曾经控制在马其顿王手中一样。现在,我们来看看罗马是如何应付东地中海的希腊化世界的。
书摘插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