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文明史 > 徐 达
徐 达 |
徐达 (1332年-1385年),字天德,明朝开国军事统帅。
人物生平
应召追随
徐达农家出身,他性情刚毅,不甘屈居人下。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至正十三年(1353),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初显才华
朱元璋审时度势,决定先灭陈友谅,再除张士诚。
元至正二十年正月,陈友谅率大军进犯池州。徐达一面诱敌进兵,一面选精兵万余埋伏在九华山下,断其后路。当陈友谅军至城下,只听城内鼓声骤响,一刹时城外伏兵四起,城内精兵冲出,内外夹击,陈友谅军大乱,被斩旨万余,生擒三千,徐达军大胜。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徐达与陈友谅大战于江州,缴获战马两千匹,精食数十万石,并乘胜西进,直逼武昌。
至正二十四年八月,徐达会合参政杨琼等人略取荆湘诸路,连克江陵等,肃清了陈友谅的残余势力。
率师东征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十月,徐达挥兵北上,很快攻取泰州、高邮、淮安等地,仅半年时间,淮东诸地悉被攻克,张士诚的势力已被压至江南浙两地区。朱元璋进攻张士诚的第一步基本实现。
次年九月,平江城中粮尽,军民以枯草老鼠为食。张士诚身陷绝境但仍不投降。徐达下令全军强攻破城,城下战鼓擂动,火炮齐鸣,20万大军杀声震天,将士人人奋勇争先。张士诚见大势已去,自缢而亡。
统兵北伐
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行北伐。在北伐檄文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元顺帝此时信任喇嘛僧,沉迷于天魔舞与声色欢娱之中。
1368年8月,徐达相继攻克众多城池后包围大都,然而大都无人守卫。元朝亡。
重病逝世
1384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二月,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
轶事典故
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与徐达密不可分。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与君对弈
明洪武(1368--1398年)年间,太祖朱元璋常邀开国元勋徐达在此楼下棋。徐达虽棋艺高超,但恐有胜君之罪,每次均以失子告负。当朱元璋得悉其中奥秘之后,一次对奕,便命徐达不必多虑,拿出高招,结果,一盘下完,徐达获胜,并将棋子走成“万岁”二字,朱元璋大悦,遂将莫愁湖赐给徐达,后人把这座楼称之为“胜棋楼”。
人物评价
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他话语较少而思虑精深,在军中,军令一旦发出便不改变。各位将领遵奉其令都凛然畏惧,而在太祖面前则恭敬谨慎像不敢讲话一样。善于安抚将士,与下级同甘共苦,将士无不感激他的恩德愿意报效尽力,因此,兵锋所向无不克敌制胜。更能严格约束部队,所攻克大都会二处,省会三处,府城县城一百余处,市井安然,百姓不受战乱之苦。